PLC硬件选型
PLC的选型是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前期项目分析和项目难点的预期来选择合适PLC,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一、先特殊后一般原则
根据工程经验,大多数工程项目中制约PLC选型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点上,所以应遵循先特殊后一般的原则选择PLC。
所谓特殊即项目有哪些特殊的控制要求,稳定自动化控制柜,不同控制类型有着不同的首要制约因素。如顺序控制中,CPU的程序容量和I/O点的扩展能力为PLC选型的主要因素。过程控制中,则以控制模拟量的数量和模拟量的精度作为出发点进行选型。在较为简单的运动控制中,PLC需要接收来自现场编码器送回的位置信号并相应地发出一定频率的脉冲来控制伺服电机,因此PLC处理数据的速度、输入端接收高速脉冲的能力和输出端高速脉冲的发送能力将成为PLC选型的首要因素。而在大型复合项目中,需使用不同的PLC组网,因此PLC支持的网络类型则成为PLC选型的首要因素。
工程技术人员需按照本项目的核心需求,将不同的控制要求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排列,如此选型将事半功倍,更可降低工程的整体难度。
二、由下至上原则
由下至上原则的目的是将PLC选型的性价比大化。目前多数厂家的PLC产品分成多个系列。当工程技术人员选型时,按照第yi步从特殊到一般的选型顺序,从低款PLC开始,逐一对照性能参数。当发现不满足要求时,考虑较高一款产品。以此类推,直至选取全部满足要求的PLC型号。如若由上至下选型,则会使PLC功能浪费,造成大马拉小车。
三、PLC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的选择
PLC的开关量输入点是用来接受现场传感器所输入的电平信号,开关时输出点的作用根据内部的控制信号来驱动外部负载。
(1)开关量输入端子的选择。现在市面上PLC输入点均为晶体管输入,使用者只需要根据前期预估的输入点数量选择即可。但是这里需要注意,因PLC端接线类型不同,分别有NPN和PNP两种输入方式,其意义是输入端是以低电平有效还是以高电平有效,一旦确定输入端的接线类型,则需选用相同类型输入的传感器,即NPN和PNP型的传感器不能共用一个PLC的输入端子。
现在市面上PLC输入端子多为直流24V的输入电压,如果需要其将他电压规格的传感器接入到PLC,需用继电器做相应的隔离,保证接入PLC输入端的信号为直流24V电压。
(2)开关量输出端子的选择。PLC开关量输出点的类型主要为继电器型输出和晶体管输出两种。
1)继电器输出型。继电器输出负载能力好,能够短时间承受较高过电压和过电流,有较强的隔离作用。但是由于继电器内部为机械触点,动作寿命有限,所以只能用于连接动作频率较低且不需要高速脉冲输出的场合。
2)晶体管输出型。晶体管型输出是以通过控制其内部三极管的导通为手段,来达到控制输出端子通断目的,并且其内部并没有机械触点结构,所以相比于继电器输出触点,晶体管输出触点寿命长,动作频率高,不易损坏,缺点为负载能力较差。
(3)开关量输出端子选型的注意事项
类似于输入端,晶体管输出端子也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一旦型号确定则只能按照同种接线方式连接负载。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工程技术人员多选用晶体管输出型PLC,并在输出端使用继电器连接外部负载,形成对于下游负载设备的电气隔离,这样的组合综合了晶体管寿命长和继电器负载能力强的优点。如果现场出现电气故障,PLC输出端子将会因受到隔离继电器保护而免受损坏,只需要更换损坏的继电器即可。而一旦继电器输出型PLC端子损坏,惠济区自动化控制柜,将无法修复损坏端子。
四、先内置后扩展原则
随着PLC的不断更新换代,特别是小型机功能的不断增强,PLC单机已内置了许多扩展模块的功能,如模拟量功能,通信功能等。因此,选型时尽可能选用内置功能多的PLC,既降低了成本,又节省控制柜空间,更可以简化设置和编程工作量。
五、PLC选型冗余量的把握
由于前期预估、现场施工改动和后期维护升级的需要,PLC选型需考虑一定的冗余量。主要考虑I/O点的数量,较小的工程控制在20%的冗余范围;较大的工程控制在5%~10%。其它如模拟量,通信和总线功能的冗余问题,需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硬件配置灵活把握,如果控制功能均为PLC内置的,则需更换高一级单机PLC;若控制功能是通过扩展模块实现的,则考虑冗余时仅需更新相应模块即可。
每天都给大家讲该怎么使用PLC,一台二手PLC怎么也得大几百,如果是一手PLC那肯定要上千块了,所以今天暂时不说怎么用的问题,给大家讲讲PLC该怎么保养。
适当的对PLC设备进行保养,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给自己节省不少钱,下列分享一些三菱PLC保养的要点:
一、保养规程、设备定期测试、调整规定
(1)、每半年或季度检查PLC柜中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若发现松动的地方及时重新坚固连接;
(2)、对柜中给主机供电的电源每月重新测量工作电压;
二、设备定期清扫的规定
(1)、每六个月或季度对PLC进行清扫,切断给PLC供电的电源把电源机架、CPU主板及输入/输出板依次拆下,进行吹扫、清扫后再依次原位安装好,将全部连接恢复后送电并启动PLC主机。认真清扫PLC箱内卫生;
(2)、每三个月更换电源机架下方过滤网;
三、检修前准备、检修规程
(1)、检修前准备好工具;
(2)、为保障元件的功能不出故障及模板不损坏,必须用保护装置及认真作防静电准备工作;
(3)、检修前与调度和操作工联系好,需挂检修牌处挂好检修牌;
四、设备拆装顺序及方法
(1)、停机检修,必须两个人以上监护操作;
(2)、把CPU前面板上的方式选择开关从运行转到停位置;
(3)、关闭PLC供电的总电源,然后关闭其它给模坂供电的电源;
(4)、把与电源架相连的电源线记清线号及连接位置后拆下,然后拆下电源机架与机柜相连的螺丝,电源机架就可拆下;
(5)、CPU主板及I/0板可在旋转模板下方的螺丝后拆下;
(6)、安装时以相反顺序进行;
五、检修工艺及技术要求
(1)、测量电压时,要用数字电压表或精度为1%的万用表测量
(2)、电源机架,CPU主板都只能在主电源切断时取下;
(3)、在RAM模块从CPU取下或插入CPU之前,要断开PC的电源,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不混乱;
(4)、在取下RAM模块之前,检查一下模块电池是否正常工作,如果电池故障灯亮时取下模块PAM内容将丢失;
(5)、输入/输出板取下前也应先关掉总电源,但如果生产需要时I/0板也可在可编程控制器运行时取下,但CPU板上的QVZ(超时)灯亮;
(6)、拨插模板时,要格外小心,轻拿轻放,并运离产生静电的物品;
(7)、更换元件不得带电操作;
(8)、检修后模板安装一定要安插到位。
一、查找故障的设备
PLC的指示灯及机内设备,有益于对PLC整个控制系统查找故障。编程器是主要的诊断工具,他能方便地插到PLC上面。在编程器上可以观察整个控制系统的状态,当您去查找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的故障时,作为一个习惯,您应带一个编程器或笔记本。
二、基本的查找故障顺序
提出下列问题,并根据发现的合理动作逐个否定。一步一步地更换各种模块,直到故障全部排除。所有主要的修正动作能通过更换模块来完成。 除了一把螺丝刀和一个万用电表外,并不需要特殊的工具,不需要示波器,精密电压表或特殊的测试程序。
1、PWR(电源)灯亮否?
如果不亮,在采用交流电源的框架的电压输入端(98-162VAC或195-252VAC)检查电源电压;对于需要直流电压的框架, 测量+24VDC和0VDC端之间的直流电压,如果不是合适的AC或DC电源,则问题发生在PLC之外。如AC或DC电源电压正常,但PWR灯不亮,检查保险丝, 如必要的话,就更换CPU框架。
2、PWR(电源)灯亮否?
如果亮,检查显示出错的代码,对照出错代码表的代码定义,软启动自动化控制柜,做相应的修正。
3、RUN(运行)灯亮否?
如果不亮,检查编程器是不是处于PRG或LOAD位置,或者是不是程序出错。如RUN灯不亮,而编程器并没插上,或者编程器处于RUN方式 且没有显示出错的代码,则需要更换CPU模块。
4、BATT(电池)灯亮否?
如果亮,则需要更换锂电池。由于BATT灯只是报警信号,即使电池电压过低,程序也可能尚没改变。更换电池以后, 检查程序或让PLC试运行。如果程序已有错,在完成系统编程初始化后,将录在磁带上的程序重新装入PLC。
5、在多框架系统中,如果CPU是工作的,可用RUN`继电器来检查其它几个电源的工作。如果RUN继电器未闭合(高阻态),按上面讲的第yi步检查AC或DC电源如AC或DC电源正常而继电器是断开的,则需要更换框架。
三、一般查找故障步骤
其他步骤于用户的逻辑知识有关。下面的一些步骤,实际上只是较普通的,对于您遇到的特定的应用问题,尚修改或调整。查找故障的工具就是您的感觉和经验。首先,插上编程器,并将开关打到RUN位置,然后按下列步骤进行。
1、如果PLC停止在某些输出被激励的地方,一般是处于中间状态,则查找引起下一步操作发生的信号(输入,定时器,线川,鼓轮控制器等)。 编程器会显示那个信号的ON/OFF状态。
2、如果输入信号,将编程器显示的状态与输入模块的LED指示作比较,结果不一致,则更换输入模块。入发现在扩展框架上有多个模块要更换, 那么,在您更换模块之前,应先检查I/O扩展电缆和它的连接情况。
3、如果输入状态与输入模块的LED指示指示一致,就要比较一下发光二极管与输入装置(按钮、限位开关等)的状态。入二者不同,测量一下输入 模块,如发现有问题,需要更换I/O装置,现场接线或电源;否则,要更换输入模块。
5、如信号是线川,没有输出或输出与线川的状态不同,就得用编程器检查输出的驱动逻辑,并检查程序清单。检查应按从有到左进行, 找出第yi个不接通的触点,如没有通的那个是输入,就按第二和第三步检查该输入点,如是线川,就按第四步和第五步检查。要确认使主控继电器步影响逻辑操作。
6、如果信号是定时器,而且停在小于999.9的非零值上,则要更换CPU模块。
7、如果该信号控制一个计数器,首先检查控制复位的逻辑,然后是计数器信号。按上述2到5部进行。
四、更换系统的步骤
1、更换框架
(1)切断AC电源 ;如装有编程器,拔掉编程器 。
(2)从框架右端的接线端板上,拔下塑料盖板,拆去电源接线。
(3)拔掉所有的I/O模块。如果原先在安装时有多个工作回路的话,不要搞乱IU/O的接线,并记下每个模块在框架中的位置,以便重新插上时不至于搞错。
(4)如果CPU框架,拔除CPU组件和填充模块。将它放在安全的地方,以便以后重新安装.
(5)卸去底部的二个固定框架的螺丝,松开上部二个螺丝,但不用拆掉。
(6)将框架向上推移一下,然后把框架向下拉出来放在旁边。
(7)将新的框架 从顶部螺丝上套进去,
(8)装上底部螺丝,将四个螺丝都拧紧。
(9)插入I/O模块,注意位置要与拆下时一致。
如果模块插错位置,将会引起控制系统危险的或错误的操作,但不会损坏模块。
(10)插入卸下的CPU和填充模块。
(11)在框架右边的接线端上重新接好电源接线,再盖上电源接线端的塑料盖。
(12)检查一下电源接线是否正确,然后再通上电源。仔细地检查整个控制系统的工作,确保所有的I/O模块位置正确,程序没有变化。
2、CPU模块的更换
(1)切断电源,触摸自动化控制柜,如插有编程器的话,把编程器拔掉。
(2)向中间挤压CPU模块面板的上下紧固扣,使它们脱出卡口。
(3)把模快从槽中垂直拔出。
(4)首先将印刷线路板对准底部导槽。将新的CPU模块插入底部导槽。
(5)轻微的晃动CPU模块,使CPU模块对准顶部导槽。
(6)把CPU模块插进框架,直到二个弹性锁扣扣进卡口。
(7)重新插上编程器,并通电。
(8)在对系统编程初始化后,把录在磁带上的程序重新装入。检查一下整个系统的操作。
3、I/O模块的更换
(1)切断框架和I/O系统的电源。
(2)卸下I/O模块接线端上塑料盖。拆下有故障模块的现场接线。
(3)如果CPU上装着EPROM存储器,把EPROM拔下,装在新的CPU上。
(4)垂直向上拔出i/o模块。
姓名: | 王继刚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8903837318 |
业务 QQ: | 272925472 |
公司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继飞机电 |
电话: | 0371-55581867 |
传真: | 0371-55581867 |
Copyright © 2025 继飞机电 版权所有